時至今日,移動互聯(lián)網如日中天,移動經濟如火如荼,上下班路上低頭黨比比皆是,買單刷卡手機一掃搞定,移動支付安全領域也飛速發(fā)展,如同春秋戰(zhàn)國,各種標準,聯(lián)盟,解決方案層出不窮,卡片標記化,云服務云安全云平臺,近場支付,生物識別,動態(tài)令牌,短信加密等等。產品越來越多,思路也越來越多。
而U盾,也叫UKey或者智能密碼鑰匙,是以PC端為主的電子銀行渠道中公認的安全認證工具,很好的解決了電子簽名問題,并且在過去10余年里為當時以PC端為主網銀交易提供了主流解決方案。
但在技術進步一路狂奔的時代,曾經的主流解決方案,傳統(tǒng)網銀U盾面臨著巨大挑戰(zhàn),有一些觀點甚至認為:“消滅U盾”是大勢所趨。
我們希望以更加全面的角度分析這個問題:
·U盾在重度和企業(yè)場景依然是主流解決方案。
當轉賬金額大到一定程度,比如,50萬甚至500萬的時候,便捷性的需求遠遠低于安全性的需求。在重度使用場景下,U盾依舊是最安全的解決方案。此外,在企業(yè)場景中,企業(yè)專屬財務 U盾的地位和公章平級,將其功能用某位員工的手機替代目前依舊是相當不合適的。
·在輕度場景下傳統(tǒng)U盾明顯便捷性不足,使用率正在下滑。
看到前面一段的50萬500萬,段子手可能要起飛了:看看我銀行卡余額,我就放心了….確實,輕度使用場景,比如小額轉賬,誰能接受回家坐在電腦前,翻出塵封已久的U盾,才能轉賬1000塊錢呢? 如果這時候再彈出一個提示告訴你U盾讀取失敗驅動需要更新那就更加崩潰了。也正因為如此,傳統(tǒng)U盾在個人用戶的使用率逐漸下滑,也是事實。
·U盾何去何從?消滅,還是革新?
如果U盾依舊是10年前的U盾,故步自封,那么一定會很快被新技術徹底替代。但技術的進步同樣作用于傳統(tǒng)U盾,這種傳統(tǒng)解決方案本身也在不斷的進化,比如進化出藍牙功能,能直接對移動端使用的藍牙盾,如中國金融認證中心的“優(yōu)藍密碼鑰匙”。而一直走在技術前沿的谷歌公司,居然也新推出了它的“U盾”:
Google Security Key
吃瓜群眾都驚呆了,不是有人說要徹底淘汰嗎?
進一步探尋我們可以知道,這類新產品使用了FIDO技術目標完成統(tǒng)一2次認證,具有標準統(tǒng)一,即插即用,免驅動,一盾多用等強大功能,雖然在國內使用率還不高,但確實也是此類產品進化的方向之一。
·手機,SIM卡可穿戴產品上也可以帶盾
U盾進化的另一個方向是和現(xiàn)有產品深度結合,比如利用SE安全單元和TEE可信執(zhí)行環(huán)境相關技術,在手機,SIM卡甚至其他手表等可穿戴設備中實現(xiàn)U盾的功能,這種革新并沒有破壞傳統(tǒng)U盾中使用的經典的非對稱密鑰PKI體系,也是其繼承和發(fā)展。
·多元化是大勢所趨,不斷創(chuàng)新才能跟上時代。
飛速發(fā)展的時代,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無論是銀行還是商城,亦或安全服務提供商,技術的革新和產品創(chuàng)新是必須的,生物識別很火熱,但也面臨各種挑戰(zhàn)和破解,那么能不能和密碼學結合,產生更安全的解決方案?當然可以,比如CFCA的FIDO+生物識別解決方案和云證通可以將移動轉賬和支付保駕護航,將移動端交易限額提高到50萬,那么更高的金額呢?藍牙盾可以滿足需求。不僅限于此,各種各樣的組合可能很多,適合的才是最好的。
應對各種各樣的場景,尤其是移動金融安全的解決方案打多元化的“組合拳”,正逐漸成為主流。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