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全國科技名詞委)聯(lián)合多家機構發(fā)起主辦的2023年度十大科技名詞盤點評選活動12月26日在北京揭曉發(fā)布,大語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量子計算、腦機接口、數據要素、智慧城市、碳足跡、柔性制造、再生稻、可控核聚變等10個科技名詞入選。
本次活動旨在精選出2023年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科技名詞,不僅是2023年科技成果的總結,也是對未來趨勢的預測和展望。
除了量子計算,今年熱門的大語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雙雙入選。
1 大語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LLM)
大語言模型是基于海量文本數據訓練的深度學習模型。它不僅能夠生成自然語言文本,還能夠深入理解文本含義,處理各種自然語言任務,如文本摘要、問答、翻譯等。2023年,大語言模型及其在人工智能領域的應用已成為全球科技研究的熱點,其在規(guī)模上的增長尤為引人注目,參數量已從最初的十幾億躍升到如今的一萬億。參數量的提升使得模型能夠更加精細地捕捉人類語言微妙之處,更加深入地理解人類語言的復雜性。在過去的一年里,大語言模型在吸納新知識、分解復雜任務以及圖文對齊等多方面都有顯著提升。隨著技術的不斷成熟,它將不斷拓展其應用范圍,為人類提供更加智能化和個性化的服務,進一步改善人們的生活和生產方式。
2 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ive AI)
生成式人工智能是利用復雜的算法、模型和規(guī)則,從大規(guī)模數據集中學習,以創(chuàng)造新的原創(chuàng)內容的人工智能技術。這項技術能夠創(chuàng)造文本、圖片、聲音、視頻和代碼等多種類型的內容,全面超越了傳統(tǒng)軟件的數據處理和分析能力。2022年末,OpenAI推出的ChatGPT標志著這一技術在文本生成領域取得了顯著進展,2023年被稱為生成式人工智能的突破之年。這項技術從單一的語言生成逐步向多模態(tài)、具身化快速發(fā)展。在圖像生成方面,生成系統(tǒng)在解釋提示和生成逼真輸出方面取得了顯著的進步。同時,視頻和音頻的生成技術也在迅速發(fā)展,這為虛擬現(xiàn)實和元宇宙的實現(xiàn)提供了新的途徑。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各行業(yè)、各領域都具有廣泛的應用前景。
3 量子計算(quantum computing)
與經典計算不同,量子計算遵循量子力學規(guī)律,它是能突破經典算力瓶頸的新型計算模式。量子計算機,作為執(zhí)行量子計算任務的設備,以量子比特(qubit)為基本運算單元。在量子計算中,基于量子疊加原理,量子比特的不同狀態(tài)可被同時存儲和處理。量子計算為解決某些經典計算機難以處理的復雜問題提供了新的可能性,有望在密碼破譯、材料設計以及人工智能等方面得到廣泛應用。研制量子計算機是實現(xiàn)量子計算的關鍵,量子計算機包括離子、中性原子、光子等天然量子比特路線,以及超導約瑟夫森結、量子點等人工量子比特路線。在過去的幾年中,這些系統(tǒng)都取了巨大的進展,且已在某些特定的采樣問題上實現(xiàn)了量子優(yōu)越性的展示。我國對量子計算機的所有路線均有布局,2023年,光學系統(tǒng)(“九章號”)和超導系統(tǒng)(“祖沖之號”)均取得了顯著的進展。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