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播競答還能火多久?
安芙蘭資本管理合伙人談文舒給出了答案:3個月。
雖然包括王思聰、周鴻祎在內的大咖們瘋狂“撒幣”,但是經過認真思考就會發(fā)現,直播競答很難成為互聯網創(chuàng)業(yè)的新風口。
在接受創(chuàng)頭條采訪時,安芙蘭資本管理合伙人談文舒認為,雖然看起來非常火爆,但是直播競答應該成不了新風口。原因如下——
1.是現象,不是賽道
“大家都喜歡扎堆風口,這樣的話,可能原本一個平臺或者行業(yè)本身的價值預計一年兌現,但因為同質化競爭的過分飽和,很多無創(chuàng)新、無邊界拓展性競爭者的入局,這份價值三個月就兌現光了。這也就是行內常說的‘超前兌現’了。”談文舒說道。
在線競答的形式并不新鮮,這一次之所以能火,就是因為跟錢掛上了鉤。
用戶的心理,最重要的是因為有錢拿,其次就是能夠滿足自己贏得比賽的好勝心,或者說答對題目后的成就感。
談文舒表示,娛樂行業(yè)的發(fā)展模式很簡單,就是既要不斷有新奇的玩兒法出現,又要有一些長期的興趣點、價值點把用戶粘住。如果只有新玩兒法,但不能產生長期的用戶留存,就很容易產生問題。
很顯然,目前各家獲取新用戶的點,就只有燒錢和好奇,但是這兩點,都并非長久之計。
就目前來看,各大平臺的日活轉化率很高,有數據顯實,平臺最便宜日活能做到兩毛錢以下。這樣的獲客成本放在互聯網下半場的今天來說十分好看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這個數據不是注冊用戶數,而是平臺當日的活躍用戶數目,就更加的難能可貴了。
但對于一個有價值的平臺來說,更有價值的是用戶粘性,也就是說一段時間中持續(xù)的活躍量,比如月度日活、年度日活,如果這些數據高,而且穩(wěn)定增長的話,就很有價值了。就目前來看,這種突然幾天峰值特別高的數據量,如果不是加大流量購買投入和“撒幣”量的話,很難做到高增長,可能過一段時間數據還是會下去,這個對于需要產生長期增長的企業(yè)來說是意義不大。
此外,還有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是,從王思聰“撒幣”開始,各大平臺的紛紛入局,已然讓“同質化”問題充斥進了直播競答領域。
2.盈利模式難題
不看好直播競答的第二點原因,是盈利問題。
從目前來看,直播競答行業(yè)最直觀的盈利模式就是接廣告,但仔細分析,這條路也不容易。談文舒告訴創(chuàng)頭條(Ctoutiao.com)小編,目前就廣告主而言,最愿意選擇的廣告結算方式是CPS,其次是CPA,CPI等等,但是這些結算方式對大部分直播競答平臺是不利的。因為這些方式都要看轉化率,而轉化率就要求對用戶的精準定位,要為用戶打足夠多、足夠全的標簽。但是,這一點對于短期迅速躥紅的平臺來說是需要時間來積累的。換句話說,對比用戶粘性大,內容豐富的應用平臺,那些做單一品類應用往往會因為標簽單一,相對應的廣告收入就會少很多。
直播競答就很特殊,答題并不能得到更精準的用戶標簽,且就目前開競答就上線,競答結束立刻下線的用戶使用行為來看,廣告在平臺上只能是做展示,也就是CPM廣告。
很顯然,不需要精確的用戶定位的廣告方式,很難拿到大額的廣告訂單。而目前各大平臺動輒一天上百萬的“撒幣”勢頭,可以說廣告變現很難覆蓋這部分成本。更不要說盈利,目前還為時過早。
如此看來,直播競答這一波熱潮就真的沒什么價值可言了嗎?
談文舒表示,這也不一定。對于斗魚、一直播和花椒直播這樣的直播平臺而言,這件事是對的,因為他們本身具備變現渠道,比如打賞、游戲等,整個變現路徑都很通暢,如果做直播競答是為了提高日活,那么邏輯還是成立的。
但那些獨立的直播競答類APP做這件事就有點懸。
所以思聰葫蘆里在賣什么藥?具體等三個月之后,風口褪去,我們到時候再進行探討。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