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你去商場,在一個品牌門口,一個售貨員拉著你進去看衣服,試了半天沒有合適的,你決定不買。這時候售貨員發(fā)飆了:“你丫看了半天不買,浪費老娘時間!”你會不會想抽她?
——“你來找我的,我又沒看上,我招你惹你了?”
沒錯,今天我要講的就是紫輝創(chuàng)投CEO炮轟阿里巴巴投資部的事。按說我不應該討論這個話題,因為一討論,紫輝創(chuàng)投和錘子手機的目的就達到了。一討論,就再次凸顯了他們制造話題的能力,進而就會給未來投資人更多的信心。不過剛好我今天有空,就當給話題制造一些熱度了。
1、碰瓷式營銷,還是定點爆破?
8月6號羅永浩說根本不想說但是沒忍住說了“馬上”拿到“10億元融資”;7號羅永浩分享了《創(chuàng)業(yè)者如何給品牌起一個好名字》的文章,說要亮相新品牌;8號錘子科技投資人、紫輝創(chuàng)投CEO鄭剛朋友圈轉載錘子科技融資消息,炮轟阿里巴巴投資部害人不淺;10號凌晨鄭剛接受騰訊科技專訪繼續(xù)火上澆油……整個順序一氣呵成。能夠成為陌陌、錘子的投資人,我相信鄭剛肯定不是無意搞事情,此事更像是有意為之。
我等吃瓜群眾,不妨猜枚取樂:為啥要搞這么一出呢?真的是沒忍住嗎?我看未必。如果照一次投資,人家沒投就忍不住,我不相信鄭總能有今天的事業(yè)。那么接下來就有兩種猜測:
其一:碰瓷式營銷?
比如,羅永浩在2017極客公園奇點創(chuàng)新者峰會時,刻意的假裝不經意的透露出了“即將獲得10億元左右融資”。消息也已經有傳播,但當時并沒有被引爆。真正引爆是在鄭剛發(fā)了朋友圈之后,大家才關注到錘子原來要融資了啊。
引爆之后,在知乎上的討論中,知乎網友普遍站在了阿里投資部這邊。其中一個人說:“馬總(馬云)所信任的投資委員會并非浪得虛名。”
從目前的表述來看,這筆資金應該還沒有拿到,或者說“接近于”拿到,如果能夠順利引爆,就可以給投資人以信心,加速完成資金到賬。
其二:定點爆破?
正常的情況下,融資到賬之前都會比較低調,為此得罪了阿里,就算投資人不在乎,創(chuàng)業(yè)者不在乎,新投資人也不能不在乎吧。但是也有一種可能,就是剛好這個投資人“剛好”和阿里利益并不十分一致。這就好比,當時錘子沒拿到阿里的投資,然后京東就“獨家買斷”堅果Pro 40萬部手機。所以現在“剛”一下阿里,既能引爆話題,又能表示自己是“弱者反抗強者”。一旦大家開始討論這個話題,錘子就已經贏了。
我看了錘子科技的一些采訪,我覺得也許對錘子科技來說,這種被巨頭打壓、或者挑戰(zhàn)巨頭的情緒反而會讓大家更團結一致:外面越打壓,我們就越要團結。剛好一舉多得,也說不定。
2、業(yè)界和阿里的回應
“在我看來,阿里即使沒有惡意,但是畢竟你的行為導致了這樣的后果。股權質押給你你要么就別接啊,為什么接了還不給過橋貸款。我跟錘子的財務了解過,阿里沒有給錘子一分過橋貸款。”鄭剛在接受騰訊科技專訪時說,“像我們這樣的小機構,我無論如何都會去幫助別人,如果公司不能給,我自己都會幫你,不是我吹牛,我個人幫忙的項目都是好幾個,盡管資金也不多可能就幾十上百萬。”
在采訪中,鄭剛還專門把羅永浩“擇”出來了,“老羅說,阿里沒啥惡意,但他也沒表示善意,人家已經股權都質押了,你不能給人家支持一點先讓人緩緩啊?”
知乎的反應比較有趣,大家都一面倒的支持阿里投資,試著摘幾例:
——N年后在收購阿里巴巴的大會上,老羅講起了這段往事。(這位真不怕打臉)
——如果簽了term沒投,大可以走仲裁,朋友圈吼算什么?基本的互相保密義務都沒有嗎?如果只是口頭的想讓人家接盤,又安排不好利益,那只能說安排不到位或者基本面太差了。(估計是投資人沒簽)
——網紅公司就是需要不斷制造故事提醒大家存在。(產品紅才是真的紅啊)
——你處在朝不保夕的局面下還想賣高價,換了任何一個有正常思維的潛在買家都會拖著讓你自個掉價。這是生意場,不是慈善所。(所以要未雨綢繆)
——前阿里集團投資部同學,魅族是我做的項目。以我對阿里集團的了解,根本不可能投資錘子,錘子對阿里有啥戰(zhàn)略價值?錘子能幫阿里推廣云os,能幫阿里更多搶占移動入口?錘子出貨多量一點點,產品上沒特別優(yōu)勢,供應鏈也不強大,對集團來說什么作用都沒有。
……號稱前阿里投資員工,我就不好評價啥了,但幸好,阿里巴巴市場公關委員會主席王帥發(fā)話了,我們看看他是怎么說的:
“投資不是公益,投資更不是借款和慈善。很多項目,投與不投,都是雙方深入交流理解共識的過程,都是再正常不過的商業(yè)行為。任何的投資都需要規(guī)范和嚴格的流程,這是一個基本的常識。這是對各方都負責的態(tài)度,也是一個基本常識。”
你問我咋想的?原本就是生意場,原本就是生意人,買賣不成仁義在,哪有合作不成就罵娘的?就像我開篇說的那個售貨員一樣,她罵的就算不是你,下次你還會去找罵嗎?生意可以競爭,但是競爭不能壞了規(guī)矩,壞了規(guī)矩的事,當然跑得快,但是沒有跑得遠的。
3、沒有產品的錘子還能走多遠?
投資人不是圣人,多偉大的投資人都不是。所以言行上不可能毫無指摘。但如果按照“一切以合同為準”這個商業(yè)標準來看,阿里并沒有做錯什么事——我對某個創(chuàng)業(yè)項目有興趣,不代表就一定要投。還是以售貨員為例:為啥我試了兩套衣服,還就不買不行了?就因為你很主動投懷送抱,所以我就必須為衣服買單?
歸根到底,這些都不是問題。投資根本就不是錘子公司的問題,問題是——我覺得最根本的問題是——錘子公司沒有產品。
What!你一定是覺得我瘋了!錘子賣得不好,但是也不能說沒有產品吧!且聽我慢慢道來。
一年前,我就在創(chuàng)頭條(Ctoutiao.com)發(fā)表過《再見!錘子手機!》,在文章的開篇,我就說:“我可以肯定一件事:我們不可能見到錘子T4了。”
首先,我們真的見不到了。因為老羅在8月7號的文章里說,將自己的手機品牌起名為“錘子”,基本上是一個愚蠢的、自殺式的行為。然后羅永浩又說,錘子將在年底左右正式亮相旗下的獨立品牌,并發(fā)布一款新品。
作為一個初創(chuàng)的創(chuàng)業(yè)服務機構,創(chuàng)頭條當時還“喜迎”一批錘粉,要用嘴炮把我消滅,揚言要用T4、T5、T6手機把我砸死等等等等。實際上,當時難產的T3到現在也沒生產出來。
其次,沒有目標用戶,何來產品?沒有目標用戶,就沒有產品。
生產一個能用的東西,并不一定是可以賺錢的產品。我舉個例子:
比如市面上三種辣醬:
一種是老干媽牛肉醬,經濟好吃又實惠;
一種是宣威火腿禮品醬,特別豪氣特別貴;
一種是林依輪的辣醬,比老干媽時尚,包裝好,又比禮品裝的便宜。
這三種醬各自占領著不同的用戶和市場。這時有一個創(chuàng)業(yè)者看了看說,創(chuàng)業(yè)辣醬比老干媽好吃一點、比林依輪還要時尚、比禮品醬還要便宜……你們覺得這個醬誰會來買呢?
錘子手機面臨的就是這個問題。羅永浩說起產品細節(jié)來,這個圖標不成,那個攝像頭不好……最后,每個細節(jié)都能超越某些手機友商。——據說,“有半數以上都做到了業(yè)界中等偏上的水準”。但是結果呢?
T1總銷量是25萬多臺,也就是說,羅永浩情懷粉絲的轉換率就這么多了。堅果Pro據說要高,但是又屬于“不能說實話又不能說謊話”的銷量高,所以應該不怎么高。一共就這么幾個人買單,說明錘子沒有鎖定的目標用戶,沒有用戶就沒有產品可言了。
再說未來,首先,羅永浩說,年底要成立新公司推新產品。
其次,羅永浩說,從明年開始會像一個正規(guī)的手機廠商一樣,以高、中、低三個段位,每年推出 5-6 款產品。
再次,羅永浩說,自己帶隊要有9-10個月的時間做一個準革命級的AI系統(tǒng),明年春天、最晚夏天推出。
說到這里,我們還得回頭看看羅永浩融資的錢。羅永浩是這么說的:“我們這輪的融資大概是 10 億左右的規(guī)模,最少也是 9 個億。另外還有一些供應鏈金融的錢,所以我們沒有什么意外的的話,從秋天開始手里大概有用于運作的差不多 19 個億的現金。”
“供應鏈金融”用在這里比較“醒目”。鑒于錘子科技此前都沒有多少錢去整合供應商,我個人的理解,可能是類似于:“京東出錢買斷一批產品,為此預付款項支持錘子開工生產產品”之類的合作吧。這個錢就算到賬,也不是隨便亂花花的,最后還要回到供應鏈里面去啊。
另外10個億融資還沒到賬,我們假設已經到賬了。接下來,老羅兵分三路去做年底的全新產品、明年春天的AI系統(tǒng)、以及明年高、中、低檔的5、6款手機。——誰能告訴我,10個億怎么能干這么多事情?
還有,連用戶的需求都沒捕捉到,做出來的產品,到底是什么樣產品啊?讓我們拭目以待!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