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公眾號:美股研究社(ID:meigushe)作者:美股研究社
今年以來,關于互聯網金融的信息量不少。助貸、金融科技成為了互金平臺的主流業(yè)務模式;P2P走向“清零模式”,即將散場;背靠平安集團的陸金所赴美上市。在今年行業(yè)整體不緊氣的情況下,此前上市的互金公司在業(yè)績層面也出現明顯的分化。
12月14日美股盤前,趣店公布了2020年第三季度的業(yè)績報告。營收和凈利潤均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延續(xù)前兩季度的頹勢。財報發(fā)布當日,股價為1.25美元,收跌6.02%。截至發(fā)稿時,趣店股價為1.27美元,市值來到3.22億美元。
(圖源:雪球)
回顧趣店的過去,在2017年就成為國內第三家敲鐘上市的互聯網金融公司。早期市值一度超過100億美元,迎來其“高光時刻”。但如今的趣店,市值為3.22億美元,3年的時間市值大縮水,這不免令人唏噓。思考趣店為何有著如此巨大的變化,一些答案可能就藏在財報之中。
業(yè)績較上市時反差明顯 背后是趣店“磕絆摔跤”的轉型路
趣店在未上市前,因監(jiān)管等原因暫停了校園業(yè)務,隨后開始將精力投入在非信用卡人群的消費金融服務。這次業(yè)務調整后,趣店依然得到了多家資本的青睞,不久便在紐交所上市。
當時市值一度超過百億美元,同年第三季度的營收為14.51億元。而現在的趣店與2017年的風光無限形成了鮮明的反差,今年三季度的營收為8.49億元,而市值僅為個位數。
在這三年中,趣店季度營收的增長經歷了放緩、縮水,甚至是腰斬。究其原因,其實與自身核心金融業(yè)務的衰落有關。
數據層面上,本季度的融資收入為4.87億元,同比減少38.9%;而貸款便利化收入及其他相關收入為1.77億元,同比減少69.6%�;氐�17年同一季度,當時融資收入為
這些與早期業(yè)務相關的數據都出現了明顯下滑的跡象。
而這些的背后,其實是互聯網金融潮逐漸退去,政策監(jiān)管也在日漸趨嚴。如果說監(jiān)管方面的影響是主要原因,那么與螞蟻金服斷開合作以及股東們紛紛套現離場,則給了趣店一拳重擊。
未上市前,趣店通過支付寶這一渠道獲得了巨大的流量。又依靠螞蟻金服相對優(yōu)質的客戶群體,讓其現金分期業(yè)務順利開展。而失去螞蟻的流量支持后,這樣的優(yōu)勢已不復存在。
而且,螞蟻之前作為趣店的重要戰(zhàn)略合作方,上市時持有12.82%的股份,最終還是清倉了趣店股票。
這并不是個例,曾經持股19.7%的第二大股東昆侖萬維在上市后的近兩年里,也在不斷減持。股東們選擇落袋為安,并未打算藏起陪伴趣店成長,這無疑加重了資本市場對其未來前景的憂慮。
上市三年以來,趣店一直在尋找新的業(yè)務增長點。期間轉型嘗試過的大白汽車和趣學習反響平平,而今年初又將精力投入到奢侈品電商這一方向,并且投資了另一家奢侈品電商寺庫。
財報顯示,今年三季度開放平臺上的交易量下降了29.9%;而銷售收入為1.39億元,較去年同期的1.355億元僅增長了2.58%。趣店指出這主要是因為,萬里目電商平臺的收入增長與大白汽車業(yè)務的收入減少相互抵消。
從數據層面上看,目前其拓展的新業(yè)務整體上未能達到理想的效果。正因如此,趣店的市值一跌再跌,可能已難以回到曾經的風光無限。
支出高企致利潤大幅縮水 趣店轉型之路拖累業(yè)績
除了業(yè)績相關的數據以外,成本費用控制上趣店的表現也不太令人滿意。
今年三季度,趣店的經營成本為1.99億元,同比減少3.66%,變化較小。而2017年第三季度的經營成本為2.59億元。
雖然今年三季度的經營成本低于上市那年的經營成本,但這一表現卻是建立在收入大幅下滑的基礎之上。
通過計算可以出現,2017年三季度的經營成本率為17.8%,而該比率在今年三季度為23.4%。這意味著,在金融業(yè)務受限、轉型不佳的背景下,趣店自身業(yè)務的賺錢效率已不如前。
今年,趣店最大的一個動作莫過于奢侈品電商,不惜動用大手筆資金推動萬里目平臺的發(fā)展。斥巨資投入廣告,當時抖音、微博等一度被萬里目刷屏。
此外,萬里目簽約多位重磅級明星,成為其品牌代言人,這里的投入資金自然不菲。與此同時,萬里目還喊出了百億補貼、保證正品、低至五折等宣傳口號。但事實上,雖然它類似于拼多多的做法,但在能復制拼多多的成功上依然是一個問號。
轉型之路伴隨著難以避免的高投入,加上業(yè)務經營上不順,趣店的凈利潤也一直在縮水。
今年三季度,趣店凈利潤錄得了5.92億元,去年同期為10.43億元;上一季度凈利潤僅為590萬元,相比去年同期的4010萬元凈利潤下降85.3%。而回到上市之初,三季度的盈利額為6.51億元。
顯然,如今的趣店正在逐漸失去它的底氣。轉型可能就是趣店博得突破的唯一選擇,也許明年趣店還是會嘗試推出新的業(yè)務線。但回顧趣店的多次轉型選擇,能否重獲資本青睞依然還是未知數。
轉型難演“造富神話” 趣店還能有幾次試錯機會?
先從趣店的金融業(yè)務來說,當下互金公司收到政策限制已是不爭的事實。在這樣的背景下,互金平走助貸、金融科技的業(yè)務模式成為主流。政策沖擊著小規(guī)模公司,馬太效應尤為明顯。
有分析人士認為,在疫情影響和利率紅線下調等背景下,客群質量、數據和技術能力以及機構合作情況等因素將決定金融科技公司助貸等業(yè)務的成本和收益,以及能否實現持續(xù)盈利。
未來,金融科技公司的整體利潤率可能還會下降,行業(yè)分化將會更明顯。
在經歷過相同金融科技浪潮的上市公司中,360數科憑借著母公司背景和技術相對優(yōu)勢,比趣店更具競爭力。但是,目前市值也僅為16.83億美元。
實際上,在互聯網巨頭的沖擊下,小體量的趣店受到的限制更大。螞蟻、京東數科等在平臺、數據、安全等方面更具有優(yōu)勢,底層技術更加完整,業(yè)務因此也更為全面。相比之下,趣店難以從其中搶奪市場份額。
這樣來看,跳出金融業(yè)務,而選擇在其他領域進行嘗試可能是趣店必須考慮的事情。
而之后嘗試的新業(yè)務,趣店或許也很難再堅持把它們做好。以今年推出的萬里目平臺來說,
上線僅幾個月,萬里目就出現了部分關于“萬里目假貨”、“萬里目不予退款”、“萬里目虛假宣傳”等投訴,在黑貓投訴上搜索“萬里目”,共出現了487條結果。
萬里目平臺遭遇消費者爭議不斷,與寺庫達成合作其實也難以挽救頹勢。根據寺庫二季度財報顯示,公司總營收為13.06億元人民幣,上年同期為17.12億元,同比下降23.71%;凈利潤為590萬元,上年同期凈利潤4010萬元,同比下降85.28%。
兩者之間的合作難以實現“1+1>2”的效果,報團取暖并不能解決業(yè)績上遭遇的瓶頸。奢侈品消費者相對特殊,對于產品的高要求使得對問題的容忍度較低。若商品無法保證質量和服務,顧客非常容易因此流失。
奢侈品電商早已成為在阿里、京東等巨頭探索的垂直業(yè)務之一,其商業(yè)模式尚未得到驗證,而萬里目平臺試圖從中脫穎而出并非易事。
趣店集團投資者關系副總裁祝祺表示,“鑒于今年宏觀經濟和整體信貸周期的不確定性,我們一直堅持保持嚴格的信審標準,同時,繼續(xù)努力探索新的市場機會,包括但不限于兒童素質教育行業(yè)。”
但資本市場是否會買賬充滿著不確定性,投資者目前更會希望看到其在新業(yè)務上已收獲的成功,而并非是所處行業(yè)具備的潛在價值空間。
曾經試水家政項目唯譜家、1對1在線視頻家教小程序“趣學習”等眾多項目,但最后都無疾而終。資本市場已逐漸對趣店失去了信心,而趣店想從中找回卻加倍的困難。
目前留給趣店的資金儲備已經不算充足。相較于上市之初的68.32億元的現金和現金等價物,而現在趣店還有14.89億元。未來,趣店已經無法再經受住更多的新嘗試。也許停下來仔細思考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轉型并非是單純獲得成功的手段,而基于傳統模式上做出改變可能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所在。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