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公眾號:江瀚視野觀察 江瀚視野觀察
誰也沒想到這個周末特斯拉和拼多多火了,不過這個火的讓人有些莫名其妙,本來一家造車巨頭,一家互聯(lián)網電商新秀,兩者之間業(yè)務相差巨大,但是誰也沒想到就是他們兩個卻陷入了一場全面的大討論,本次事件到底怎么回事?都說支持消費者維權,到底誰錯誰對?
一、特斯拉VS拼多多?
7月21日,連鎖汽車銷售平臺宜買車在拼多多上推出了特斯拉Model 3的萬人團購活動,團購價25.18萬元,而同款車型官方指導價補貼后的售價則為27.155萬元,團購價格比官方售價便宜了近2萬元。與此同時,活動也慘遭特斯拉“打臉”,特斯拉火速發(fā)布聲明稱,并未與宜買車或拼多多就該團購活動有任何合作,也未與上述兩方有任何形式的委托銷售服務,亦未就此次團購活動向上述兩方銷售過任何本司生產車輛。針對特斯拉的聲明,平臺方拼多多也曾回應,車輛是正品,補貼也是真的。售賣車輛的商家客服也作出回復,稱保證售賣車輛為正品。
8月14日下午,特斯拉稱,已拒絕向拼多多“限時秒殺”頻道團購車主交付Model 3,并聲稱這批消費者涉嫌違反了特斯拉“禁止轉賣”條款。特斯拉會依據(jù)合同違約條款單方面取消此訂單。“特斯拉中國曾在多個渠道公開明確表示,特斯拉官方網站為新車唯一正規(guī)購買渠道,且從未委托其他平臺或商家進行銷售活動。”特斯拉方面強調,在特斯拉與客戶簽署的購車協(xié)議中也有明示,任何涉及轉賣的訂單,公司有權單方面解除協(xié)議。特斯拉已經認定拼多多的團購構成轉賣,并且表示支持消費者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并為客戶維權提供必須的支持。
8月14日晚間,拼多多方面也對此事進行了回應,拼多多“秒拼”事業(yè)群工作人員樂福表示,從這名消費者處已證實,該車輛系消費者本人與特斯拉簽了訂購協(xié)議,消費者本人自用且無任何轉賣意愿和意圖,其購車用車也并未有任何“惡意”。樂福表示,對于特斯拉拒絕履行與消費者訂立的合同,作為“補貼”方的一名行業(yè)工作者,對此表示遺憾,支持消費者依法維權,并將積極落實車輛交付工作。樂福表示,招牌大了,不應豪橫,店大了,不應欺客;手握先進技術,更應心態(tài)平和,積極善待消費者信任。根據(jù)8月16日最新的消息,特斯拉此次團購的上海消費者已經發(fā)貨,但是武漢消費者卻被取消了訂單。
在這場討論戰(zhàn)中很多人都會是一臉懵圈,都說要支持消費者維權。那么,到底是誰的錯呢?
二、羅生門背后到底誰對誰錯?
面對這次特斯拉和拼多多的羅生門,我們很多人都還是有些疑惑,不過我們也可以從更加理性的角度進行分析和看待,從而梳理出一條可能更容易讓大家接受的邏輯線來,從而進行進一步的分析:
首先,特斯拉的行為可以理解但有些過于蠻橫。作為全世界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如今已經成為了超越豐田的市值全球最大汽車制造商。所以對于特斯拉來說,維系自己的產品及市場體系無疑是維護自己第一汽車巨頭尊嚴的一種存在,關于汽車的定價問題,可能并不是像大家去市場上買個蘿卜買個白菜那么簡單,汽車作為一種大額耐用消費品,實際上是根據(jù)供給需求情況、市場競爭情況、市場影響力因素、消費者接受程度等多方面進行定價的。
所以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產品的價格往往都是會需要經過精心的計算來得出,雖然特斯拉相比于傳統(tǒng)汽車的價格已經算是足夠變化多端的了,自從進入中國以來經歷了多輪的漲價降價,但是其本身的定價邏輯還是相對明確的。這個時候,如果有一個平臺或經銷商跳出來說自己愿意用更低的價格來銷售,作為特斯拉來說第一個反應就是我要維護自己的尊嚴和價格體系,所以這個時候對于這樣的經銷體系來進行反制就很正常了,但是特斯拉并沒有給經銷商做什么,而是直接取消了消費者的訂單,這就讓人有一種是不是太蠻橫的感覺了。
其次,拼多多低價銷售特斯拉到底有沒有錯?
我們看到這件事的商業(yè)邏輯并不是大家理解的說,拼多多把特斯拉的車買下來再到自己的平臺上去售賣,如果是這樣那倒是真正的轉賣行為,但是拼多多所采用方式并不是這樣,無論是宜買車還是拼多多,也確實沒有在此團購活動中購買特斯拉的車輛,從始至終都是消費者與特斯拉簽訂合同。
據(jù)了解,標準的邏輯是:拼多多定向補貼消費者特斯拉購車款——消費者前往特斯拉官網下單支付定金——在支付尾款環(huán)節(jié),由拼多多和宜買車代消費者付款——消費者取車。糾紛發(fā)生在最后兩個環(huán)節(jié),特斯拉得知了該筆訂單由拼多多或平臺商家代付后,拒絕為消費者交付。那么,這個邏輯就有直接的交易邏輯變成了一套支付邏輯,在整個支付鏈條上我們看到了幾個參與方:廠商(特斯拉),消費者(購車人),代付者(拼多多或宜買車)。
那么,從這個邏輯出發(fā)我們就能夠發(fā)現(xiàn)問題到底出在哪了,一般情況下,是消費者直接找特斯拉買車,就是消費者直接付款給特斯拉;現(xiàn)在還是消費者找特斯拉買車,由消費者和拼多多一起把錢付給特斯拉,那么這筆訂單有毛病嗎?其實真的沒毛病,特斯拉收到了自己的所有車款,并沒有少一分錢,自己的價格體系也沒有帶來任何的變化,只是和定價差的錢由另一個人幫忙買單了而已,而消費者因為有了拼多多的團購省了錢,這也沒有任何的毛病。
其實,類似的商業(yè)模式在汽車銷售中非常常見,最簡單的就是大家常見汽車貸款銷售模式,在汽車貸款銷售模式中就是消費者找汽車廠商支付了定金,然后申請了一筆汽車信貸,然后由消費者和銀行共同支付了車款,只是消費者和銀行之間形成了一筆借款交易,未來消費者要還錢給銀行。與此類似,一起幫忙付錢的可以是銀行、汽車金融公司、租賃金融公司,其實也可以是你的親戚朋友或者其他熟人。
從支付路由的角度來看,特斯拉獲得了全部的款項,而且這筆款項也是消費者所支付的,至于消費者的支付通道用的是現(xiàn)金、支付寶、微信支付或者銀行卡和特斯拉有什么關系呢?好像并沒有什么關系,就像一家子買車,老婆付了定金后來發(fā)現(xiàn)自己的錢沒帶夠,找了自己老公過來把尾款交了,那有問題嗎?似乎并沒有什么問題,這也不存在特斯拉強調的轉賣問題,除非購車款給特斯拉的錢沒付全,特斯拉有權利不交車,人家錢都付全了,為什么拒絕交車呢?
其實,特斯拉最大的問題就是其看不慣拼多多所采用的補貼模式讓其對市場的價格話語權受到了影響,只是這樣的影響可以是一家汽車廠商該向消費者撒氣的理由嗎?特斯拉的品牌調性一直是逼格、極致,只是這么強硬的做法真的合適嗎?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