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观看已满十八岁电视剧国语_人妻 色综合网站_欧美大尺寸suv视频_成人免费高清在线观看_久久久成人毛片无码_老头解开奶罩吸奶头高潮视频_sm调教室论坛入口_欧美夫妻交换久久丫1000_一级黄色大片在线免费观看了

首頁 > 資訊 > 行業(yè)

社交之戰(zhàn):微博戰(zhàn)完,阿里巴巴戰(zhàn),阿里戰(zhàn)完百度戰(zhàn)

2019/11/13 14:11      微信公眾號:郭靜的互聯網圈 郭靜


  社交市場的水越來越渾濁。

  日前,有媒體發(fā)現百度上線了一款名為“聽筒”的社交應用,該應用已經在華為應用市場、百度手機助手、360手機助手等安卓系應用商店內公測,iOS版本暫未推出。

1.jpg

  眾所周知,中國的“社交之王”是騰訊,騰訊坐擁中國最大的兩款社交應用微信和QQ,騰訊2019年Q2季度財報顯示,微信及WeChat的合并月活躍賬戶數達11.33億,即使刨去海外用戶,微信在中國的月活賬戶數也近10億左右,微信是真正的“國民應用”。

  微信已經如此強大,在中國做社交還有戲嗎?想必這是大多數人的疑問。最近幾年,社交行業(yè)非常低調,每段時間都會有不知名的小社交產品推出,但這些產品并未獲得外界的關注。

  社交行業(yè)的新聞都集中在了2019年,從馬桶MT、聊天寶、多閃同一天推出開始,社交行業(yè)的新聞就絡繹不絕,搜狐的狐友、新浪微博的綠洲,再到阿里巴巴的real如我,再到如今百度的聽筒。巨頭們都在前赴后繼去往社交賽道,難道社交行業(yè)的機會又來了嗎?或者說它們認為已經能夠沖破微信的“天空”了?微信還能坐穩(wěn)“社交之王”的寶座嗎?

  1.一半巨頭搞社交

  社交是互聯網行業(yè)最底層部分,它就像地基一樣,我們在互聯網上的任何行為,幾乎都離不開社交,要么發(fā)生在熟人之間,要么發(fā)生在陌生人之間,若沒有社交進行連接和嵌入,互聯網就會斷層。

  從商業(yè)角度考量,社交能夠自下而上衍生出游戲、電商、廣告等盈利模式,而游戲、電商、廣告要想自上而下進入社交行業(yè),幾無可能。阿里巴巴此前在社交行業(yè)的數次挑戰(zhàn)都以失敗而告終,直到釘釘的推出,2019年8月,阿里釘釘宣布用戶數突破2億,企業(yè)組織數突破1000萬,釘釘的崛起讓阿里巴巴摘掉了“無社交”的帽子。

  釘釘的成功,要歸功于它的錯位競爭,傳統(tǒng)社交玩法都是從C端進入,而從C端入手,必然邁不過微信和QQ這兩道坎,釘釘卻是以B端為中心不斷擴散,在B端方面,微信是滯后的,釘釘在2014年就已推出,企業(yè)微信直到2016年4月才推出,整整比釘釘晚了一年多,也讓釘釘率先占了坑。

  當然,企業(yè)服務方面的競爭還未結束,釘釘和企業(yè)微信還有的打,只是釘釘已經成長為一股不容忽視的力量。

  郭靜的互聯網圈梳理了中國社交行業(yè)2019年的時間線:

  1月15日,字節(jié)跳動、云歌人工智能、快如科技分別推出多閃、馬桶MT、聊天寶三款社交產品,云歌人工智能、快如科技和背后分別是前快播創(chuàng)始人王欣、錘子手機創(chuàng)辦人羅永浩,再加上最近幾年名聲最火的互聯網公司字節(jié)跳動,這次聲量很大。

  5月20日,字節(jié)跳動上線新的社交產品“飛聊”,上線不足兩天時間,飛聊就登頂App Store社交免費榜第一名。

  5月21日,京東金融上線了校園社交產品“兔肚”,該App在8月29日更名為梨喔喔,被媒體關注后逐漸為外界所知。

  6月4日,YY上線社交產品“追吖”。

  6月9日,搜狐上線社交產品“狐友”,張朝陽親自站臺,柳巖也親自來捧場。

  6月14日,陌陌上線社交產品“瞧瞧”。

  7月15日,映客發(fā)布公告稱,將以85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陌生人社交軟件積目。

  7月22日,快手上線社交產品“歡脫”,不過這款產品很快就被隱藏了,快手將“歡脫”上的用戶導到了其3月20日推出的社交產品“喜翻”上。

  8月2日,網易云音樂正式將社交戰(zhàn)略整合成云村社區(qū)對外發(fā)布,不到一周后,網易云音樂便宣布注冊用戶數突破8億人。

  9月2日,新浪微博上線社交產品“綠洲”,不到一天時間,綠洲就登頂App Store社交免費榜第一名。

  9月22日,YY再度上線社交產品“尋你交友”。

  9月24日,阿里重啟來往項目,推出校園社交產品“Real如我”,Real如我采用邀請注冊制,需要邀請碼才可以注冊。

  10月22日,愛奇藝上線社交打卡應用“JUE”。

  10月25日,曾經因“偷菜”而風靡一時的人人網重回社交,人人App重新在App Store上架,人人App介紹稱,從2005年至今,有10億注冊用戶,百億動態(tài)和照片。

  10月25日,新浪再次在App Store上線了一款3D時尚社交新產品——ADA社區(qū)。

  11月5日,即刻收購匿名社交應用“一罐”。

  再到最近百度上線的聽筒,中國互聯網排名前十的巨頭公司中,除騰訊外,竟然有6家公司都在今年涉足了社交領域,這在以往非常罕見。巨頭做社交的原因各不相同,但他們竟然一同瞄準了社交領域,其所釋放的信號不得不讓人遐想無限。

  2.騰訊也沒“消停”

  盡管坐擁中國的“社交之王”寶座,微信的月活用戶數甚至超過了99% App的注冊用戶數,但并不代表騰訊沒有危機和創(chuàng)新意識。

  互聯網行業(yè)的變化太快,誰也沒辦法預測幾年后會發(fā)生什么。2015年,美拍、秒拍、小咖秀占據短視頻行業(yè)的頭部位置,眾人皆以為短視頻行業(yè)“格局已定”,但如今短視頻已經是抖音、快手的天下,美拍、秒拍與前者的差距日漸變大。

  2015年,中國電商行業(yè)的頭三甲是阿里巴巴、京東、蘇寧易購,誰知道突然殺出來個拼多多,拼多多僅用了三年時間就赴美上市,按照目前的勢頭,依然看不到它“剎車”的跡象。

  正如吳春波、田濤寫的《下一個倒下的會不會是華為》一樣,若沒有危機意識在,誰都有可能成為下一個倒下的公司。

  面對各種突如其來的變化,就需要跑的比別人更快,更會創(chuàng)新。騰訊在QQ尚處于頂峰之際推出了全新的社交應用微信,這才有了“移動互聯網船票”的故事。

  社交行業(yè)不存在一勞永逸。

  7月8日,騰訊上線了一款社交應用“企鵝同行”。

  7月15日,騰訊又上線了一款視頻社交軟件“貓呼”,這款應用直到最近才被媒體爆料出來。應用寶的數據顯示,貓呼目前的下載量為3308次,七麥數據預估,貓呼最近3個月內在App Store中的累計下載量約為35541次。從下載量來看,貓呼的表現并不好,但從側面也反映出,騰訊面對外部的圍剿,也不是無動于衷。

  9月10日,騰訊上海團隊上線了一款音樂短視頻社交應用“響風”。

  據36氪報道,騰訊內部還在秘密測試一款“記錄認真生活的你”,以及另外一款“高品質脫單”的戀愛交友App。社交是騰訊的根,騰訊也不希望在這里“翻船”,因此,它也相繼推出了一系列社交產品進行嘗試。

  3. 聽筒的亮點和困境

  聽筒并非百度首次進軍社交領域,PC時代百度貼吧就是非常知名的社交產品,到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百度貼吧也長期位于App Store社交免費榜的前十名。

  早在2015年,百度就推出了圖片社交應用百度圖片App,這款App后來更名為短視頻應用榴蓮,2017年6月1日榴蓮App宣布下線。

  2017年,百度推出了一款百度校園粉絲的線上交流應用正鯨說,不過,這款App也處于長期未更新狀態(tài),上次更新還是2018年3月16日,距今超過1年半時間。

  2018年4月,百度還上線過一款基于圈子的社交應用——友話,這款應用也已經關停。

  數次折戟并未打退百度在社交市場的決心,直到這次“聽筒”上線。據郭靜的互聯網圈觀察,聽筒應用還未火,就已經有多位產品經理上去“潛水”,可見產品經理們都很勤奮。

  在微博、阿里巴巴、快手等公司輪番上社交之后,后來的聽筒又有哪些亮點和困境呢?亮點方面:

  1)與微信割裂。聽筒App的內容并未與微信、QQ、微博打通,不支持將社區(qū)的內容分享到其他社交平臺上,這樣做的好處是不會與微信產生沖突,用戶產生的的內容不會受到微信的掣肘。

  2)目前“校園社交一個能打的都沒有”。自從人人網淪落后,校園社交的市場空間逐漸萎縮,行業(yè)也產生了“校園社交一個能打的都沒有”說法,中國每年在校生都有幾千萬人,但垂直領域的社交應用并不存在。聽筒有機會做出自己的特色。

  3)支持LBS社交�;诎俣鹊貓D,用戶可在地圖內查看附近的人,這在社交應用中并不稀奇,不過,如今支持這個功能的社交應用越來越少,聽筒能靠這個優(yōu)勢做成也說不定。

  4)沒有廣告以及復雜功能。無論是微信還是QQ,隨著用戶量的增多,他們的功能也越來越復雜,整體顯得很臃腫,而聽筒目前并沒有廣告,UI風格也很簡潔。有許多用戶需要在微信之外展示出真實的自我。

  困境方面:

  1)用戶來源。所有移動互聯網應用,最終都離不開一個問題,即用戶來源,聽筒App整體看來確實跟微信有所不同,因為它并不是一款IM工具,更偏社區(qū)屬性。微信最初的用戶來源是QQ,聽筒的用戶來源又是哪里呢?沒有微信、QQ這些用戶基礎,聽筒就需要重新去尋找新用戶,而要讓校園用戶主動使用它,并非推出這樣一款產品就足夠,用戶需要消耗不菲的人力、物力、財力才可以獲得。有用戶基礎,才會有更多的內容,而更多的內容會吸引更多的人進來,用戶是核心。

  2)影響力和知名度。移動應用,特別是社交應用,其影響力和知名度不夠的話,很難產生“病毒式”爆發(fā)效應,如果用戶增長過緩,最初拉過來的用戶又會慢慢流失。

  3)留存率。就目前來看,盡管聽筒并沒有進行大規(guī)模推廣,但仍然有一些用戶進來,很明顯這些用戶是抱著試試看、好奇的心態(tài)進來的,若聽筒沒有東西能留住他們,聽筒會很快被用戶長按卸載。

  誰都想打破當前的社交局面,因此,在功能和領域的選擇上,他們都不愿意直接和微信對抗,可問題在于,垂直社交的規(guī)模本就不大,在這個規(guī)模不大的盤子里,要想做到極致,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他們的天花板就是微信,而與微信對抗,無異于以卵擊石。

  4.微信地位依舊,挑戰(zhàn)者落寞

  微信不僅是中國的“社交之王”,同時它還是“殺時間”最多的應用。CNNIC的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6月,即時通訊應用在中國網民的使用率中占比高達96.5%,遠遠高于其他互聯網應用,微信很大程度上就扮演了即時通訊的角色。

  多閃、馬桶MT、聊天寶等應用雖然在某些功能上比微信做的更好,用戶體驗更佳,但微信擁有中國最大的社交關系鏈,任何社交應用都無法替代這條復雜的關系鏈,關系鏈沒換,微信就無法被替代。

  因此,盡管挑戰(zhàn)者們聲勢浩大,但微信的地位依舊,而挑戰(zhàn)者們卻逐漸落寞。用戶對一款應用的熱情和好奇心消失后,就會悄然離開,很少有東西能讓用戶長期留存。社交應用的核心就是人,沒有足夠的人在,跟誰去社交呢?人去了哪里呢?人都在微信上。

  微信越來越臃腫,可我們始終無法離開,我們也曾希望看到有挑戰(zhàn)者能脫穎而出,奈何,始終沒跳出微信的圈子。終究原因在于,巨頭旗下的產品太多。以百度為例,百度云計算技術(北京)有限公司旗下的應用就有78款,Beijing Baidu Netcom Science & Technology Co.,Ltd旗下的應用有74款,百度旗下的App近200款。

  騰訊公司Tencent Technology (Shenzhen) Company Limited開發(fā)者賬戶的App多達129款,Tencent Technology (Beijing) Company Limited開發(fā)者賬戶下的App有32款。

  巨頭們的產品太多、產品線太廣,社交屬于創(chuàng)新業(yè)務線,能做成最好,做不成對巨頭的影響也不大。它們沒有“背水一戰(zhàn)”的勇氣,也沒有“敢為天下先”的心思,自然追不上。

  榜單收錄、高管收錄、融資收錄、活動收錄可發(fā)送郵件至news#citmt.cn(把#換成@)。

海報生成中...

分享到微博

掃描二維碼分享到微信

分享到微信
一鍵復制
標題鏈接已成功復制

最新新聞

熱門新聞